钱塘江春潮澎湃,最美跑道上,樱花开得分外绚烂。三月的高新区(滨江),处处洋溢着生机——3月6日,一场别开生面的“路演”,拉开了全区上下为企服务“互学互比”的新篇章;3月12日植树节当日,高新区(滨江)对55个人才项目“树苗”精准滴灌,资助金额达1.8亿元;3月17日,在特别合作区迎来“双百日”之际,总投资为453亿元的10个项目同时“响锤”,向“新制造”阔步前行;3月18日,该区又发出扩大投资“第一令”,抓住项目“牛鼻子”,推动创新驱动与投资拉动形成合力,推进萤石网络、启明医疗等8个扩大有效投资项目签约……
复工复产促生产,是一场特别时期的大考,收卷铃声不响,答题不会结束。从一家家企业复工复产,到一个个产业项目快速推进,从一场场“云签约”“云推介”到一片片生产基地破土动工,高新区(滨江)以高新服务、高新速度和高新效率为“解题思路”,全力以赴推进项目增速,服务加码,在危机中抢抓新机遇,彰显了建设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的信心和决心。
1
互学互比,精准服务加码
3月6日,高新区(滨江)举办了一场颇具高新气质的“路演”,12个部门、平台和街道的“一把手”站到台前,手握演示笔,侧对PPT演示大屏,以翔实的案例,对疫情期间为企服务工作进行“答辩”。
这是一次为企服务工作的回眸,是一次对高新服务的再总结、再提炼,同时,也释放了高新区(滨江)大抓经济发展、提升营商环境的强烈信号。
早在疫情暴发之时,高新区(滨江)未雨绸缪,1月29日,在全市率先发布了《企业、园区复工疫情防控工作方案》;随后又陆续发布了《企业严格疫情防控有序推进复工的通告》《企业开复工防疫导则1.0》等一系列规范企业复工后的防疫措施。
“围着企业转”是高新区(滨江)一直以来的好传统,而在第一时间,发挥复工复产的服务效能,从某种程度来说,也测出了滨江营商环境的“高新温度”。
帮助企业解决“人”的问题是头等大事,2月27日,滨江首场校招在“云”上如约展开,紧接着,“云招聘”的形式再升级,该区以电视媒介为平台,打造全省首个万人云招聘电视专区,推出大屏交互式体验服务,首批共上线了8000个岗位需求。
构建亲清政商关系是发展民营经济的锁钥,为了最大力度帮助企业复工复产,高新区(滨江)也奉献了最大诚意,拿出硬核“大礼包”,比如,安排专项资金5亿元,安排2亿元疫情应急转贷资金,设立2000万元担保风险池,同时,还推出了全国首单民企疫情防控证券化项目,“优行科技”疫情防控资产支持票据(ABN),全链条为企业注入金融“血脉”。
据悉,自浙江省启动疫情防控一级响应至今,该区紧盯政策早兑现早落地,共兑现政策资金6.46亿元,其中3月2日“亲清在线”上线前,已兑现政策资金4.45亿元。
2
奋楫争先,项目推进增速
有效投资是“三驾马车”中动力最强、效能最高的马车,也是高质量发展的主要抓手。
如何统筹好投资拉动与创新驱动的关系,体现高新区(滨江)化危为机的魄力和担当?
作为省市“亩均论英雄”的领跑者,高新区(滨江)争分夺秒推进项目签约开工,在“逆周期”保持有效投资合力增长。
3月18日,瞄准年度固定资产投资320.8亿元的目标,该区发出扩大投资“第一令”,并与萤石网络、启明医疗、创业慧康等8个项目“云签约”。
在此之前,产业布局的“高新基因”,项目推进的“高新速度”,就在特别合作区刻下了深刻印记。
3月17日,特别合作区在特别时期结出“特别成果”,随着机声和鸣,10个项目开工,拉开了热火朝天的项目建设新局面。
在总投资453亿元的10个项目中,除去7个基础配套项目外,3个新制造业项目的总投资额就达到了415亿元,项目集中在集成电路芯片制造、智能装备等先进制造领域。仅富芯半导体模拟芯片IDM项目,用地647亩,单个项目总投资就达到400亿元。
此外,正泰集团智慧能源5GW智能制造项目等4个签约项目,也为杭州以新制造业为基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无限想象。
随着一批好项目纷纷“抢滩”,高新区(滨江)将不断丰富和输出国家高新区发展经验,比如,今年将重点在“工业综合体”模式、孵化器建设机制、村级留用地开发机制等方面寻求重点突破。
目前,首个工业综合体项目已开工建设,总投资12亿元,用地面积75亩,探索实现产业项目供地与供楼双轨并行,促进新制造企业集聚集约发展,进一步提升亩均效益。
3
谋划未来,双轮驱动提质
3月20日,滨江请生命健康产业的企业代表坐在一块,一起聊聊“新健康”产业发展的未来。
时间拨回至3月初,滨江区委书记王敏带队,密集地走访了一批企业,在深化开展“走亲连心三服务”的同时,对企业发展情况和规划布局进行调研,并提出生命健康和智能制造产业是高新区(滨江)产业发展的重要领域。
疫情期间是经济社会发展弯道超车的“窗口期”,谁谋划得早一些,谁推进得快一些,谁落实得好一些,谁就更容易占得先机,赢得主动。
疫情防控工作开展以来,生物医药、智慧医疗企业不仅成为“疫线”重要力量,也迎来了发展新机遇。
2019年,高新区(滨江)生命健康产业实现营业收入约250亿元。该区已经在智慧医疗等细分领域中有产业优势,并且在每个细分领域都有代表企业,具备形成新兴产业集群的基础。
而随着疫情进入“后半场”,“新基建”成为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。
数字经济与制造业的融合,始终都是高新区(滨江)新制造业发展的“成长公式”。得益于数字经济与制造业的双引擎发展,该区已培育出如海康威视、大华股份、新华三等一批掌握新技术、形成新产品的新制造产业代表。在细分领域中,也培育了如长川科技、安恒信息、迪普科技等具有领先优势的制造业企业。
去年,高新区(滨江)出台了《高新区(滨江)推进“新制造业计划”建设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区的若干意见》及集成电路、5G、新制造等专项政策,接下来,该区将积极培育和壮大产业链上下游,注重数字经济和新制造业的融合发展。同时,积极谋划生命健康产业与数字经济、新制造业产业基础相融合,重点布局医疗器械领域、诊断检测领域、智慧医疗领域,形成打通上下游、要素全激活的完整生态。
此外,得益于疫情期间数据归集,高新区(滨江)建成全市首个全区域经济数据平台,实现了企业全息画像、楼宇全息画像、经济统计分析、企业风险监测等。
下一步,将结合空间三维地理信息平台,扩展数字治理的覆盖面至公共卫生等治理领域,整合建设全域数字治理大平台。
来源:杭州日报